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第四屆海峽兩岸客家文學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辦
來源:央廣網 | 黃葳葳  2019年12月19日08:44

12月14日,第四屆海峽兩岸客家文學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辦。與會客家學者圍繞客家文學的范疇、兩岸客家文學的異同、客家文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論題展開探討與交流。

兩岸客家文學的異同

華南理工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長譚元亨認為,兩岸客家文學相同之處在于都是表現(xiàn)客家精神,臺灣的客家小說包括鐘理和的原鄉(xiāng)情結,以及大陸的很多作品,都有中原情結,這是非常一致的,是核心的東西。臺灣比較強調用客家話來寫小說,寫散文,寫民歌,談離家的鄉(xiāng)愁;但在大陸的客家人,包括北京、廣東、福建、上海的客家人,寫的書面向的受眾基本是所有中國人,寫的東西不會太強調純粹的客家語言。過去周立波在東北寫《暴風驟雨》的時候用了不少東北話,但大家都能看懂;回到湖南后寫《山鄉(xiāng)巨變》,上下兩部也是用了不少湖南土話,但所有人都能看懂,所以在全國十幾億人中影響很大,我們跟臺灣的客家文學可能區(qū)別最大的就在這里。

深圳市文聯(lián)副主席、原特區(qū)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楊宏海認為,客家人是中華民族、漢民族的一個分支,所以兩岸客家文學都要反映客家人生活和思想感情,這是共同點。臺灣的客家文學,特別是早期的客家文學,比如臺灣著名客家作家鐘理和、鐘肇政,吳濁流等的作品,還有當代的藍博洲,在他們的作品身上比較鮮明地反映出濃厚的包括客家族群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楊主席認為,客家文學不僅可以傳承客家人的根和魂,而且可以為促進兩岸客家人的文化認同,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大業(yè)作出應有的貢獻。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文系教授古遠清同樣認為鄉(xiāng)愁是兩岸客家文學最突出的共同點,他說道:“兩岸客家文化同根同文同種,臺灣客家文學突出對客家風俗、客家民歌的留戀,表達感情上突出的是鄉(xiāng)愁?!?/p>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文學院教授,原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長羅可群認為,兩岸客家文學的相同點在于都表現(xiàn)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懷,及反抗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精神,臺灣的客家作家所表現(xiàn)的家國情懷和大陸的客家作家表現(xiàn)的是一樣的。在不同點上,他認為大陸的客家文學更多地反映大陸本身客家人的生活變化,而臺灣籍作家思鄉(xiāng)的作品較多。

客家文學的范疇

學術界一直有客家文學應“從寬”還是“從狹”定義的爭論,與會客家學者多數(shù)主張“從寬”,因為從寬定義客家文學,更符合客家文化與時俱進的特點,根據時代內容作新的探索,才有吸引力與同化力。

深圳市文聯(lián)副主席、原特區(qū)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楊宏海主張“從寬”,“凡是反映客家人生活,體現(xiàn)客家人感情的文學作品,以客家的生活為主要題材的文學作品,都可以稱為客家文學?!?/p>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文學院教授,原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長羅可群對科學定義客家文學提出三點意見,第一類是客家人用客家話寫的文學,反映客家社會生活,如客家山歌,客家方言詩、客家童謠,用客家話唱的客地佛曲等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學,這是客家文學最核心的部分;第二類,只要反映客家社會生活風俗民情的作品,都是客家文學,第三類,盡管不是客家人,但只要作品里能反映客家人的社會生活與風土民情,也應屬于客家文學的范圍。

客家文化與客家文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深圳市文聯(lián)副主席、原特區(qū)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楊宏海提出一個觀點,“搶救原生態(tài),精品留后代;創(chuàng)新原生態(tài),吸引新一代?!彼J為,客家文化、客家文學,包括客家山歌,如果作為原生態(tài)、原汁原味的藝術,首要的是搶救保存;同時要創(chuàng)新,因為年輕人生活在新的時代,有新的生活方式與新的審美要求,客家歌曲不一定只能用客家話唱,比如用客家話和普通話雙語演唱的客家山歌《山歌唱出好兆頭》現(xiàn)在唱遍全國,青歌賽有幾屆都有人選這首歌,這就證明客家藝術完全能喚起更多客家人的愛國熱情和提升審美能力,宣傳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河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客家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講師吳良生結合楊宏海主席所提到的“濱海客家”(地處濱海地區(qū),包括在深圳,臺灣,惠州,東莞等沿海的客家人聚集地區(qū),都屬于濱??图遥岢鲈谏钲谡腺Y源和市場,發(fā)展客家文化產業(yè)的構想。他認為,現(xiàn)在客家文學也好,客家文化產業(yè)也好,走出去需要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深圳有實力整合整個客家地區(qū)的所有文化資源,包括人才資源,來完成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另外一頭又可以向海外延展,把全球客家人的市場緊緊整合起來,深圳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