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云上光輝》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新  2020年10月13日11:54

《云上光輝》 作者:陳新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9月 ISBN:9787559830906 定價:59.80元

試讀章節(jié)(一)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要自己勤勞,努力?!?/p>

艱難的日子里,她總是這樣安慰自己。

她是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地區(qū)米林縣派鄉(xiāng)吞白村輟學回家?guī)椭鷭寢尣剪攧辙r的12歲的德吉旺姆。

然而,土地有限,耕種落后,即使整天在地里忙活,收獲也很可憐,甚至連果腹的愿望都難以實現,又如何給七姐、八姐提供那些必不可少的費用呢?

后來,一個刻骨銘心的經歷改變了德吉旺姆的人生。

由于吞白村以及跟吞白村鄰近的索松村、達林村、墨浪村都沒有銷售日常用品的小賣部,附近村子里的人需用洗衣粉、洗發(fā)液、鹽等生活必需品,都得去派鄉(xiāng)鄉(xiāng)場上購買。

而這四個村子與派鄉(xiāng)之間,卻橫亙著寬闊奔騰的雅魯藏布江。由于當時這段江面上還沒有修橋,因而位于雅魯藏布江西岸(從宏觀上看雅魯藏布江的流向,此處所指的四個村吞白村、索松村、達林村、墨浪村位于雅魯藏布江北岸,但由于此處流段呈“幾”字形,從局部看地理位置處于江的西岸?!幷咦ⅲ┑乃膫€村子要去派鄉(xiāng)購買東西,得先步行20多里山路,到了渡口,再渡過雅魯藏布江才行。

要渡過寬闊、湍急,且深達數十米的雅魯藏布江并非易事——附近村子以及派鄉(xiāng)鄉(xiāng)場連船都沒有,唯一的渡江工具是一個用直徑近兩米粗的一段圓木掏挖出的一艘原始獨木舟。而且該獨木舟渡河一天只有早上8點一次,晚上6點一次。如果沒趕上趟,當天就沒辦法過河了。

因而對于這四個村子的村民來說,購買日用品是一件很艱難的事。

2000年的春天,德吉旺姆跟著村里一個即將結婚、名叫卓瑪的姐姐去派鎮(zhèn)(原派鄉(xiāng),2000年已更名)買東西,但是在買好東西通過獨木舟過雅魯藏布江的時候,卻發(fā)生了一個小小意外,由于風浪太急,卓瑪所買的糖果糕點不僅掉入了雅魯藏布江之中,甚至連人也栽進了江中,要不是大家及時求助,這樁喜事便將變成悲事。

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德吉旺姆,她多么希望自己家所住的江的西邊有小賣店,這樣如果要買東西的話,便不會這么麻煩,也不會有這么危險了。

不過,這件事在深深地刺激德吉旺姆的同時,也讓她豁然開朗:自己家所在的雅魯藏布江西岸沒有小賣店,那自己為什么不可以弄一個呢?

這個想法讓她很激動。然而,又很快便讓她犯了難:要開小賣店,得有本錢才行呀!自己家里窮得連飯都吃不起,哪來的本錢呢?

晚上,當母親布魯看到她滿懷心事的樣子,便關心地問了起來,得知她有開小賣店的想法后,當即表示了支持。

“媽媽,我要開小賣店,哪來進貨的本錢???”

“是呀,哪有本錢進貨呢?”

“唉,我還擔心如果開了這個小賣店以后有沒有生意,如果沒有生意就會成為村民們口中的笑話?!?/p>

“沒事的,旺姆,我還有260元存款,我全部拿給你去進貨吧,媽媽支持你?!?/p>

“可是,這是我們家全部家當了??!再說,260元能進多少貨呢?這點本錢太少了啊!”

“能進多少貨便進多少貨吧,權當試試?!?/p>

就這樣,德吉旺姆開始了她的生意生涯。

這一年,她才14歲。

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揣著260元錢,坐著獨木舟到了派鎮(zhèn)以后,果然知道260元錢買不了啥。但是在派鎮(zhèn)從事批發(fā)的一個漢族大叔看到她漂亮純樸、稚氣未脫卻又害羞膽小的樣子,便問她叫什么名字,家住哪兒。

“我叫德吉旺姆,家住派鎮(zhèn)吞白村?!?/p>

“德吉是幸福的意思,旺姆是仙女的意思。德吉旺姆,幸福的仙女,這個名字好,你人也長得像個小仙女!”

“可是我并不幸?!?/p>

“怎么了?”

“我家里窮,姊妹多,父親去世早……”

“唉,真可憐!”大叔嘆了一口氣后,岔開了話題,“你買這么多東西干啥?洗衣粉一來就買了好幾包,洗發(fā)水也是一買就買了好幾瓶,幫人買的嗎?”

“不是,我想做生意,想在雅魯藏布江西岸開一個小賣店?!?/p>

“你原來這么能干!那這樣的話,你買的東西又太少了,小小的貨架都擺不滿?!?/p>

“……我只有這么多錢。”

“唉……”大叔又嘆了一口氣,“那這樣吧,你想進些什么貨,先從我這拿吧,登記一下就行了。待你賣出去以后,再來跟我結算本錢?!?/p>

德吉旺姆半信半疑,但她從這位不知名的漢族大叔眼中讀出了真誠與愛心,她的眼淚一下子涌出了眼眶。

“妹妹,別哭別哭,大叔相信你,也會一直幫助你的。”

洗衣粉、鹽、長褲、鞋子、醬油、針線……

就這樣,德吉旺姆當天所進的貨,遠遠超出了她的260元本錢,接近400元錢。她沒有再多進貨的原因,一是害怕賣不掉,賣不掉就麻煩了。二是這些商品在她體力能夠背負的范圍之內,再多就背不動了。

那天,激動的她幾乎是一路流著淚回到家的,因為她感動,自己艱難,沒有信心,但是好心的漢族大叔給了自己信心。

那天在派鎮(zhèn),她還聽到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唱得好,里面的歌詞也很好:

每個人心里一畝一畝田

每個人心里一個一個夢

一顆呀一顆種子是我心里的一畝田

用它來種什么用它來種什么

種桃種李種春風

開盡梨花春又來

那是我心里一畝一畝田

那是我心里一個不醒的夢

是的,自己心中有一畝田,也有一個夢。自己會把這畝田種好,會努力將這個夢實現。

由于德吉旺姆與母親沒有房子可住,進了這批商品之后,她們便在村口的路邊搭了一個草棚子,既銷售商品,也棲身。

一個14歲的小姑娘,在從來沒有出現過商店的鄰近四個村子里開一個小賣店,這種開拓性是令人訝異,甚至被視為另類的。從小膽子大的德吉旺姆雖然也在乎別人對她以及她母親的這種破天荒的行為的眼光,但是她更在乎的是自己進的商品是否能夠賣得出去。畢竟貧窮比任何事都更可怕。

用三塊木板做貨架,擺上所進的貨物之后,這個簡單的小賣店便搭起來了。

古老的村莊里出現了小賣店,這太扯人視線了!

然而路過的人們幾乎都只是看熱鬧,評論,卻并不出手購買。

也許是不太習慣。也許還有其他心理。

在傳統(tǒng)觀念里奔波的人,其消費軌跡很難有所突破。

試讀章節(jié)(二)

白偉偉1985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呂梁市。2004年12月,19歲的他參軍入伍。2007年退伍之后通過考試成為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乃東縣(后來改為乃東區(qū))財政局的一名員工,到地方工作的時間比周偉略早。

山西省呂梁市位于山西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呂梁市西隔黃河同陜西省榆林市相望,東北與山西省會太原市相連,東部、東南部分別和山西省晉中、臨汾接壤。

呂梁是革命老區(qū),革命戰(zhàn)爭時期是紅軍東征主戰(zhàn)場、晉綏邊區(qū)首府和中央后方工作委員會機關所在地。一部《呂梁英雄傳》,是抗戰(zhàn)年代呂梁人民不畏犧牲、前赴后繼的真實寫照。

耳濡目染,白偉偉身上也有著這樣一種英雄氣概。

西藏自治區(qū)精準扶貧工作開展起來之后,2015年11月,他主動請纓,申請到乃東縣結巴鄉(xiāng)格桑村出任第一書記。

格桑村232戶85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2戶72人。2015年,格桑村被評為軟弱渙散村,基層組織薄弱。

幫扶工作怎么幫?怎么扶?

怎么調動貧困群眾的脫貧積極性?

怎么樣發(fā)展村集體經濟、帶富群眾?

……

駐村的第一天,白偉偉目睹了格桑村的現狀,心情沉重得徹夜未眠,也因此一直思考著這些問題。

從第二天開始,他在村“兩委”人員的帶領下,走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把脈致貧原因,核實貧困信息。

在調研的過程中,為了做到心中有數,他每到一戶,都會拿出本子,隨問隨記,像個學生,很認真。

“我現在是格桑村的第一書記,也是格桑村的村民了。我要發(fā)自內心地把格桑村當成自己的家,把格桑村的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p>

在第一天調研結束之后的晚上,白偉偉在自己的調研本子的首頁,寫下了上面這段話。為了警示自己不忘初心,他不僅將字體加粗,還在這段話下面用紅筆畫上了波浪紋予以強調。

洛桑卓瑪是格桑村的貧困戶,她家的貧困是因為缺少勞動力。

洛桑卓瑪家有三口人。洛桑卓瑪自己身體不好,大女兒達珍在家務農,小女兒益西卓嘎考上江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家里掙錢的人少,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所以入不敷出,生活過得甚為艱難。

十一月的山南乃東縣,已是蕭蕭寒冬。狂躁的風猛烈地吹著,雪花像刀子一樣被風裹挾,硬硬地砸在人的臉上,如玻璃碎碴兒扎人般的痛。但洛桑卓瑪一家卻穿得破舊單薄,難御瑟瑟寒風。她們所謂的家,四壁透風,陋室空空。

看到母女自卑、羞澀而又無助的眼神,白偉偉的心里莫名地難受。

通過調研了解到洛桑卓瑪家的具體困難的那個晚上,他又失眠了,自己在她們眼中如同陽光,攜著溫暖,那么該如何幫助她們呢?

為了使洛桑卓瑪家盡早脫貧,他覺得洛桑卓瑪的大女兒達珍如果利用農閑去城里打工,也許能夠掙一份錢。

因為雖然洛桑卓瑪身體不太好,但是農閑時節(jié)還是可以照看莊稼的。

可是達珍能打什么工呢?達珍沒文化,要是好找工作的話,也許早就去城里務工了。

不過,洛桑卓瑪家令白偉偉惻隱的同時,也讓他發(fā)現了一個亮點。那就是洛桑卓瑪家徒四壁,卻打掃得很干凈,這在當地村民中很難得。

那達珍愿意去做保潔嗎?

也許做保潔的工作要好找一些,也不需要什么文化。

當然,這事還得跟洛桑卓瑪母女商量才行。

當白偉偉將這個想法告訴給洛桑卓瑪和達珍后,母女倆當即表示太好了,并一連說了好多個“謝謝”。

之后,他便利用周末四處求人,最后在山南市職業(yè)學校為達珍找了份保潔的工作。

苦寒的生活之路是逼仄的、陡峭的。但關愛之路是寬廣的、敞亮的。

事無巨細,潤物無聲。

…………

把自己融入村民之中,藏語其實也是一道美味,能使人上癮。

雖然自己跟著村民學習藏語的成績不錯,差不多與村民之間能夠用藏語勉強交流了,但是身為山南市乃東區(qū)結巴鄉(xiāng)格桑村駐村干部、第一書記的白偉偉心里非常明白,自己到格桑村駐村學習藏語不是目的,要讓該村脫貧致富才是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讓該村村民脫貧致富呢?

這是他最傷腦筋,也最動腦筋的事。

琢磨來去,他決定把目光放在項目爭取上。

因為要想秋天有豐碩收獲,你得春天有種子播種才行呀!

即使一本萬利,也要有那個“一本”才行呀!

天上掉餡餅的典故雖有,但是天上掉餡餅的奇跡絕對沒有!

白偉偉是一個愛學習的人,懂的政策多,工作方法也多,也很有韌勁,有了想法,他不怕不能實現。

乃東區(qū)財政局局長才仁頓珠對此印象十分深刻。這個有能力的年輕人既讓他興奮,也讓他犯難。

有一次為了爭取一個項目,白偉偉守著才仁頓珠談,讓才仁頓珠叫苦不迭又十分感動。

那幾天,白偉偉守在才仁頓珠的辦公室,才仁頓珠忙,白偉偉不打擾;辦公室有人進來找才仁頓珠,白偉偉便端茶倒水,然后出去轉一圈,等別人一走,白偉偉又回到才仁頓珠辦公室,繼續(xù)談自己的項目規(guī)劃……

反正格桑村這個項目的事情沒解決,白偉偉就守在財政局不離開。

就這樣,在白偉偉的堅持之下,為格桑村申請了8萬多元用于值班室和廚房的維修費用。之后,又申請到30萬元用于能繁母豬養(yǎng)殖項目。

這些項目,成為格桑村集體經濟發(fā)展破天荒的種子,在原始荒僻的村落里生長,為格桑村的脫貧致富注入新動力。

白偉偉帶著村民們努力地行進在脫貧攻堅的艱難道路之上,但蒼天卻不合時宜地不時制造一些麻煩,阻逆脫貧的方向。

2016年7月,一場突降的暴雨引發(fā)格桑村二組擦溝段發(fā)生洪澇災害。白偉偉聞訊,與村“兩委”班子組織干部群眾投入到防汛抗洪工作一線,挖填坑洞、搬運沙袋、清除路面淤泥,確保村民生產生活安全。

愛在奔流,災情在退卻,忘我地工作,也讓白偉偉付出了代價:他的右腳被石頭砸傷,鮮血直流,把他穿的涼鞋都染紅了。

“天啦,白書記,你快看你的腳,這是怎么了,出了這么多血?”

村主任索朗達杰突然指著白偉偉的腳驚呼。

白偉偉裝作沒事:“沒關系的,剛才被石頭砸了一下。”

“你看血流得好厲害,而且腳也砸青腫了,快到村醫(yī)務室去治一下。”

“這有啥?”白偉偉笑了笑說,“我曾是軍人,軍人有條鐵律,那就是輕傷不下火線。”

“可是你現在已經不是軍人了呀!”

“一日為軍人,終生為軍人?,F在的抗洪搶險就是戰(zhàn)斗,我哪能撤退呢?”

白偉偉說著,撕下自己所穿背心的一角,只對傷口進行一番簡單包扎后,便忍著劇烈的疼痛,一瘸一拐地繼續(xù)投身到防汛抗洪的戰(zhàn)斗中。

雖然洪水最終退去了,村民們的損失也降到了最低,但由于白偉偉腳上的傷口當時處理得不好,感染了,灌了膿,上醫(yī)院去治了一個多月才好。

2016年8月22日,白偉偉的腳傷終于治好了,但這天當他去醫(yī)院取下腳上的紗布,給傷口拆線,準備快樂地開始健康人生的時候,卻又因一件他突然知曉的事而昏了過去……

“在別人困難的時候能幫就幫一把,錦上添花容易做,難得的是雪中送炭。我要做一個雪中送炭的人!”

白偉偉在日記里這樣寫,并提醒自己這樣做。實際也是這樣做的。

看到村民們磨糌粑粉不方便,白偉偉又從第一書記經費中拿出1萬元建造了水磨坊,自此,全村人都到這里來磨糌粑,省時又省力,也在磨糌粑的過程中,倍感他的好。

通過調研了解到格桑村幼兒園的孩子中午休息的條件不好之后,他又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村里幼兒園的孩子們爭取到了床上用品三件套,以及一輛運輸用的電動三輪車。

有一天,白偉偉得知在山南市的堂姐對自己的網吧進行重新裝修后,要變賣一批桌子、沙發(fā),連忙前去討要,并將之拉到格桑村里,送給有需要的人。

白偉偉不僅是一位實施脫貧攻堅的好干部,還是村民心中的活雷鋒,修電腦、修家電、修太陽能電池、修汽車、換燈管……什么活他都干得有模有樣。

一個書記,卻成了村民的修理工,這令村民感慨不已。

當修理工當然不是白偉偉進行精準扶貧的措施和高明之處,他的高明在于他能夠慧眼識未來。

…………

“如果獨大個人得失,這樣的人生其實是一種空洞的、軟弱的、麻木的、無病呻吟、自我沉醉卻又索然無趣的人生。”

白偉偉時常這樣警醒自己。他在乎的不是自己,而是脫貧攻堅工作,是山南市乃東區(qū)結巴鄉(xiāng)格桑村村民們的幸福生活。

2017年12月10日,忙于脫貧攻堅緊張的任務,忙于處理年前脫貧攻堅事務身體不舒服的白偉偉,并沒有在意,以為只是個小感冒,吃點藥,多喝水,養(yǎng)養(yǎng)就會好的。

以前有點小痛小疾,也是這樣處理的。因而一向身體很好的他并沒有把生病放在心上,始終堅持在工作崗位上。

但是由于工作強度太高、勞累過度,沒有好好休息,他這次的感冒卻越拖越嚴重,身體還發(fā)起燒來。

2017年12月14日下午,感覺到頭痛得厲害,意識到自己的病有些嚴重的白偉偉,請假去了山南市,到診所看了病。

醫(yī)生在給他做了體檢之后說:“你又咳嗽又發(fā)燒,感冒有點嚴重呀,要注意休息?!?/p>

“謝謝醫(yī)生,我會注意休息的!”

但是吃了藥之后,心里想著工作的白偉偉并沒有住院觀察,而是立即返回工作崗位,為報銷村里的工作隊經費四處奔波。

這次感冒確實有些厲害,醫(yī)生所開的藥物并沒有趕走白偉偉的疾病,相反還越燒越厲害。

他覺得可能要輸液才行。因為除了發(fā)燒,身體還乏力,呼吸還困難。

2017年12月16日下午,忙完工作后,白偉偉又拖著不適的身體,到診所輸液。

就這樣連續(xù)輸了兩天液。

疾病噬咬著身體,工作又不能停,也不愿意停,這是一場拉鋸戰(zhàn)。身上的高燒仿佛跟白偉偉較上勁一般,始終不退。

可怕的不僅僅是程度越來越深的咳嗽,還有越來越乏力的氣喘。2017年12月18日,白偉偉還咳得咯血了。

“咳了這么些天,喉嚨咳破了,咳出點血絲很正常?!?/p>

他不著急,也不擔心什么,因為這種情況以前也有過。

但是這次醫(yī)生卻著急了,呼吸困難,咳嗽咯血,這是感冒嗎?

“不能再這樣輸液了!我們這里醫(yī)療條件有限,你的病不能拖,應該去大醫(yī)院診治!”

“可是我的工作任務很重呀,村里離不開我呀!”

“離不開也得離開,沒有身體怎么工作?”醫(yī)生近乎跟他吵了,“你如果不去大醫(yī)院診治的話,我敢肯定,再過幾天,你就會堅持不住了!我請問你,萬一是肺水腫怎么辦?”

“不會的,我在高原待的時間又不是一年兩年,早就是西藏人、高原人了,怎么會因為一點感冒就成肺水腫呢?”

白偉偉雖然口頭上這么說,但是他心里還是有些害怕:呼吸困難、發(fā)紺、陣發(fā)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這確實有肺水腫的特征。

于是在醫(yī)生不容商量的堅持下,他于當天去往山南市健民醫(yī)院住院治療。

不幸言中!

山南市健民醫(yī)院在對白偉偉進行檢查之后發(fā)現,他的感冒由于延誤治療,真的引發(fā)了高原肺水腫。醫(yī)生立即對其采取利尿、強心等藥物治療,并給予吸氧、鎮(zhèn)靜治療。

然而山南市健民醫(yī)院醫(yī)療條件也有限,見白偉偉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幾個小時后,醫(yī)生建議他務必轉院,并于2017年12月19日凌晨兩點,將他轉到了西藏自治區(qū)軍區(qū)總醫(yī)院進行治療。

得知白偉偉生病住院,且轉到了拉薩的醫(yī)院搶救的消息后,他的一些同事、戰(zhàn)友特地趕到醫(yī)院看他,但他卻若無其事地安慰大家:“沒事的,你們不用擔心我,也不要來看我,以免影響工作。我這么年輕,曾經是軍人,身體棒得很,住幾天院,輸幾天液就好了?!?/p>

真的沒事嗎?

疾病是個兇殘的家伙,它們瘋狂撲來的時候,哪管你身體棒不棒,或者曾經有多棒?

感冒發(fā)燒的程度愈發(fā)嚴重,肺水腫病情也越來越嚴重。

不幸的事就這樣令人難以置信地發(fā)生了。

雖經過兩天的努力搶救,白偉偉還是停止了呼吸,生命永遠定格在了他對山南市乃東區(qū)結巴鄉(xiāng)格桑村脫貧攻堅的事業(yè)上。

多么年輕,才32歲??!

奉獻的時光,正將一個個閃亮的日子疊加在格桑村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之上,白偉偉的離去是那樣倉促、那樣突然!

上天無情,生命無常。

白偉偉生命的遽然消失,一定有著萬般的無奈。

一定帶著對山南市乃東區(qū)結巴鄉(xiāng)格桑村來不及繪好藍圖的遺憾,帶著對格桑村脫貧攻堅未盡工作的深深熱愛,帶著對格桑村村民及家人親朋的繾綣不舍,帶著自己年輕生命對祖國美好明天的無限期待……

“勤奮、踏實、吃苦耐勞、積極向上、頭腦比較靈活、溝通銜接能力強?!?/p>

這是白偉偉留給曾跟他共事的領導、同事的印象。

雖然從城里的區(qū)財政局到格桑村駐村只有兩年多時間,但是白偉偉脫貧攻堅的成績卻不小,格桑村也因此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白偉偉為格桑村做的貢獻歷歷在目:申請到了10萬元經費,改善了村委會的辦公條件;村里公務用車有故障,他自掏腰包花費1萬多把車修好;爭取到2萬多元資金為村衛(wèi)生室裝上窗簾,避免藥品曝曬……

在他的帶領之下,經過不斷努力,格桑村的集體經濟收入由2015年的3.5萬元增加到6.5萬元。2016年的經費全都用到了脫貧攻堅的刀刃上:其中44970元用于為全村提供收割機加油費,剩余60030元則用于為村里的奶牛購買飼料。

2017年,除了購買飼料,白偉偉還為村里購買了6頭母牛、5頭短期育肥公牛,進一步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發(fā)展。

自從白偉偉駐村以后,格桑村村民的人均收入便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由2015年的8792元增加到12973.12元。

因為工作出色,2017年,白偉偉被評為山南市乃東區(qū)優(yōu)秀工作人員和山南市優(yōu)秀駐村工作隊員。他生命中最明亮的時光,刻在了這片他厚愛的土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