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千古流芳宋茶韻
來源:學習時報 | 戎章榕  2022年05月12日08:29

“柴米油鹽醬醋茶”,飲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琴棋書畫詩酒茶”,品茶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都蘊含著很深的文化內涵,茶文化在中華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茶起源的歷史比較早,唐代陸羽所著《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而“茶興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茶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高峰。在宋代,飲茶文化被升華至藝術境界,并被賦予了涵養(yǎng)與修為的意蘊,對后世的茶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茶文化之所以能在宋代盡顯風騷,與宋代文化的鼎盛不無關系。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辈铻閲?,同樣造極于宋。學界習慣上把宋文化的歷史韻味稱為宋韻文化,宋韻文化體現(xiàn)了宋代的文化底蘊和精神氣質。宋史專家認為,由于宋代有過較長時期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農業(yè)經濟相對富庶,城市中的市民階層興起,導致了文化的繁盛。據《舊唐書》記載,在唐時“茶為食物,無異米鹽,于人所資,遠近同俗”,而到了宋代,飲茶在民間則更為普及,“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貴貧賤靡不用也”。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在《議茶法》中寫道:“夫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p>

宋朝的市民茶文化很有意趣。由于民間飲茶者眾多,在人群聚居的城鎮(zhèn)紛紛建起茶肆,飲茶蔚為風氣。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東十字大街,曰從行裹角,茶坊每五更點燈……至晚即散?!北彼未螽嫾覐垞穸说摹肚迕魃虾訄D》,也描述了東京虹橋一帶的繁華景象,其中既有掛著招牌的茶肆,也有邊喝茶邊看雜耍的市民,而且飲茶的方式豐富多彩,民間還出現(xiàn)了“斗茶”“分茶”等游戲。

宋代茶業(yè)成為我國茶業(yè)史上的高峰,與北苑御茶園有很大的關系。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規(guī)模宏大、聲名遠播的御茶園,一個在唐朝的顧渚山(浙江長興縣),一個在宋朝的北苑(福建建甌市)。宋朝以降,顧渚御茶被北苑御茶所取代,北苑御茶遂成翹楚,名聲不脛而走。

建甌古時屬唐武德四年(621年)設立的建州。北苑,唐宋時期屬建州建安縣吉苑里,也就是今天的福建省建甌市東峰鎮(zhèn)鳳山一帶。建茶之名,最早見于唐代陸羽的《茶經》。偏居東南一隅的福建,在唐朝已是中國茶葉的主產區(qū),至宋代出現(xiàn)了茶文化的繁盛,與北苑御茶的發(fā)展密切相關。

據《北苑別錄》記載:“建安之東三十里有山曰鳳凰,其下直北苑,旁聯(lián)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奔防镉袀€茶人張廷暉,知其住地宜種茶,便開辟了百畝茶園。閩龍啟元年(933年),他將鳳凰山方圓三十里茶園,全部獻給閩王王審知,閩王便在鳳凰山辦起了御茶園。

北苑茶作為御茶源于后唐,盛于宋,一直是全國矚目的精制茶發(fā)祥地。茶葉生產品質化,茶道技藝精致化,宋代農業(yè)技藝的發(fā)展水平在制茶技法上也得到了充分的演繹。

制茶的技藝精致化以北苑御茶為代表,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贊其曰:“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北痹坟暡枋且环N餅狀茶團,屬蒸青片茶類,名叫龍鳳餅茶,也被稱為“龍鳳茶”。從宋太宗在北苑御茶園設立官焙,特制龍鳳模,遣使造龍鳳團茶開始,北苑御茶成為御貢名品。

北苑御茶在宋代被贊為“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蜚聲海內外。當時很多文人雅士將其作為賦詩吟詠的對象:從周絳的“天下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到陸游的“建溪官茶天下絕,香味欲全須小雪”;從歐陽修的“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師三月嘗新茶”,到范仲淹的“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從蘇東坡的“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再到黃庭堅“平生心賞建溪春,一丘風味極可人”……據統(tǒng)計,歷代吟詠北苑御茶的詩詞曲賦多達700余篇。

此外,據史書記載,宋代茶學專著25部,關于北苑茶學的專著就有19部。其中著名的有: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后被收入《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宋子安《東溪試茶錄》和趙汝礪《北苑別錄》等。如此豐贍的文化遺產,不僅確立了“北苑御茶”的歷史地位,而且也為今天茶文化的傳承發(fā)展提供了史料基礎。

北苑御茶的發(fā)現(xiàn)得益于“北苑御焙遺址”的出土。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在建甌市東峰鎮(zhèn)裴橋村發(fā)現(xiàn)有記載北苑茶事的石刻,此為宋慶歷戊子(1048年)擔任福建路轉運使柯適所制。1995年福建省博物館考古隊兩次對石刻附近進行考古發(fā)掘,認定這是國內最早發(fā)現(xiàn)的官辦茶葉衙署遺址。2006年5月,國務院正式將“北苑御焙遺址”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苑御茶園歷經唐、宋、元、明四個朝代,其中繁盛的光景大約有四五百年,有官私茶焙1000多焙,品類極為豐富。

明代詩人田藝衡在《煮泉小品》中言,鑒賞茶葉需著重風韻。宋文化有宋韻之譽,宋茶亦不乏“韻高致靜”一說?!洞笥^茶論》序論中提出“清、和、澹、潔”四字的精神主旨,可視為宋茶韻,契合了宋代居于主導的審美趣味——“?!迸c“簡”。它與清人梁章鉅的品茶四要義“香、清、甘、活”、與當代人的“茶需靜品”,既一脈相承又異曲同工!在今天品味宋茶韻的千古流芳,更有助于人們提升生活情趣和品質。

其實,宋韻文化的重要內涵是雅俗共賞,如詞曲、評話、雜劇、皮影等中國傳統(tǒng)大眾文藝,均出現(xiàn)于宋代。同樣,今天傳承宋茶韻,也不應刻意復制和還原,而是要追求雅俗共賞的品質。

那么,怎樣傳承宋茶韻,將茶飲進一步融入審美?關鍵是要挖掘茶文化古為今用,運用茶科技推陳出新,推動茶產業(yè)提升發(fā)展,將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審美、現(xiàn)代科技融合共生,使宋茶韻味呈現(xiàn)時代風尚:既有平民化的質樸,又有人文性的簡雅;既有“盛世之清尚”的沖澹簡潔、韻高致靜,又有“茶為國飲”的含蓄內斂、韻味悠長。

國運盛則茶運興?;赝尾桧崳菍v史和傳統(tǒng)的守望與回味,更是激活茶文化新的創(chuàng)造、新的體驗,使之呈現(xiàn)出新的文化氣韻。當下城鄉(xiāng)不少茶飲空間的設計與裝飾大有追求宋式美學之風尚,許多青年人也對宋茶韻產生了興趣,如果能進一步將中華傳統(tǒng)美學意蘊與當代審美旨趣結合,那么,傳承的不僅是宋茶韻,而且會更好地弘揚源遠流長的中華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