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展”要流量還是要內容
繼看電影、逛街、吃飯之后,打卡“網紅展”成了年輕人的新選擇?!熬W紅展”也稱“快閃展”,是一種最先由海外興起的沉浸式娛樂展。通過形形色色的藝術元素,結合VR、投影等新媒體手段,共同組成了聲、光、電的幻想世界?!熬W紅展”的特征鮮明,總結歸納起來就是——滿足拍照需求。記者看到,“網紅展”也有不同評價,一方面在社交媒體獲得一大波流量,另一方面其質量也常為人詬病。如何將“流量”與優(yōu)質內容統(tǒng)一起來,成為業(yè)內關注的焦點話題。
“網紅展”成為年輕人的新選擇。(胡蕾/圖)
A面:社交屬性成就“流量密碼”
2018年前后,北上廣深等中國一線城市開始大量出現(xiàn)“網紅”展覽,其普遍位于黃金商圈的大型綜合購物中心或人流量較大的廣場、商業(yè)街以及一些特色美術館里。
這幾年,在深圳舉行的“網紅展”主題多樣,每年都有幾個“爆款”。正在展出的“不退的浪潮:阿爾豐斯·穆夏與現(xiàn)代世界”就被定義成為“網紅展”。穆夏是新藝術運動的先鋒,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精致的海報、裝飾、珠寶設計,與當下文創(chuàng)潮流緊密結合,深受年輕人追捧,由此掀起“打卡潮”。
記者發(fā)現(xiàn),參觀的觀眾排起長隊,拍照打卡的人不在少數(shù)。打開社交媒體,搜索關鍵詞,同一個展覽相同的背景、相似的姿勢,打卡美照讓人應接不暇。
在畫廊工作的鄧女士認為,“網紅展”主要吸引年輕一代,他們拍照、發(fā)朋友圈,主旨在于社交。她分析道:“深圳是年輕城市,包容度高,年輕人已經成為文化消費的主力軍?!W紅展’主要消費群體就是年輕人?!?/p>
在深圳一家設計公司工作的白領陸小姐對“網紅展”的認識很簡單:“展品是背景墻,觀眾才是真正的展品?!闭f完這句話,她就埋頭選擇好看的圖片,準備上傳?!耙粡堥T票88,進展廳就可以拍很多美圖,上傳之后會獲得很多人點贊和評論,有話題和流量。”
參觀者在社交媒體上的“標簽”讓這些展覽得到更好地傳播。記者發(fā)現(xiàn),“網紅展”吸引流量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借助大IP,比如穆夏、梵高、莫奈等;也有的借助建筑物,比如深圳美術館(新館)、能看得到海景的美術館等等。
B面:展覽質量容易被詬病
在社交媒體上搜索“展覽踩雷”,各種“吐槽帖”不少。比如深圳的“星河角落:步天歌”展被不少博主吐槽,不少評論稱這一主打科技與天文的展覽“全靠網紅和拍照技術支撐,勸退!”。穆夏展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有博主表示踩雷,“拍照的人群過于多影響觀感!”“展覽并沒有展現(xiàn)出藝術家的精髓!”,還有人指出展陳、打光不專業(yè)等問題。
這也折射出“網紅展”的另一面,展覽質量經常為人詬病。在不少業(yè)內人士看來,“網紅展”可能會過于注重展品的數(shù)量和外觀,忽略藝術品的內在價值和意義。對商業(yè)化的側重,導致主辦方更看重短期經濟利益,忽略長期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效益。
藝術愛好者周小姐在幾年前“網紅展”興起的時候也曾嘗鮮打卡。但她很快發(fā)現(xiàn),相似而又粗糙的場景,清一色的呈現(xiàn)手段,魔幻的展覽理念……披著藝術外衣的“網紅展”如吹出的肥皂泡一般,“沒有營養(yǎng),沒有滋養(yǎng)”。
“網紅展”的流行與年輕人對影像的過度依賴有著很深的關聯(lián)。與傳統(tǒng)藝術展相比,“網紅展”不必做太多功課,也無需進行深入思考,“來了買票,進門拍照”的模式讓觀眾忽略了展覽本身的內容價值和社會意義。
“網紅展”如何長紅?
參觀者追求的“在場感”,是展覽作為一門現(xiàn)場藝術的優(yōu)勢之一。“流量”對于文化景觀的重要性在當下也不言而喻。一方面,“網紅展”自帶流量,提高了大眾對展覽的關注度。另一方面,“網紅展”要擺脫一些負面評價,需要以更嚴謹、專業(yè)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環(huán)節(jié),不止于做個“出好片”的展覽,更要做成真正優(yōu)質的展覽。
在藝術從業(yè)者王娟看來,面對流行文化與消費景觀,保持清醒與反思非常有必要。“網紅展”也屬于文化類展覽,應注重展品的質量和選擇、加強展覽的策劃和設計、美育活動,以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平衡。當越來越多人愛上“看展”,公共文化服務也需要符合更高的要求。展覽的主辦方可以通過扎實且專業(yè)的策展,讓文化展覽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讓更多的人接觸到藝術和文化,提高大眾的藝術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