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大家》2019年第4期 | 劉仁前:大瓦屋
來源:《大家》2019年第4期 | 劉仁前  2025年04月14日09:24

向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奉上痛徹心扉的愛

——題記

香河的龍巷,有如一條游龍,由西而東,長長的穿村而過,平坦,蜿蜒??蛇@條游龍,并沒有這樣一直平坦蜿蜒下去,到村子最東端,陡然出現(xiàn)了一處高墩子。村上老輩人都叫它:龍窩。

龍窩上倒也沒什么特別之處,零散地生長著些榆、楊、柳之類的村樹,頗繁盛的樣子。綠樹掩映之中,幾進瓦房,高高爽爽的,被同樣高大的院墻圍著,只留一個朝東的大門,顯得氣度不凡。

這便是村民們常說的“大瓦屋”,原為某地主的私宅,土改之后劃歸公有。公社在香河選設(shè)醫(yī)療衛(wèi)生點時,看中了大瓦屋。雖說大瓦屋,現(xiàn)在成了公社的醫(yī)療衛(wèi)生點,但村民們開口閉口,還是習(xí)慣叫“大瓦屋”。

與大瓦屋同樣顯得氣度不凡的,要數(shù)大瓦屋門前的一株苦楝樹。冠如華蓋,鋪展得頗為開闊,有太陽時為大瓦屋門前留下一大片陰涼??善娴氖?,苦楝樹的主干,并不如常見的楝樹那般挺拔,而是彎曲著傾斜向上生長,教人領(lǐng)略其頑強的生命力??吹贸觯@株苦楝樹,有些年頭矣。

苦楝樹再向外一船篙遠,便到了河岸邊。香河水,緩緩的,悠悠的,從大瓦屋的大門口流過。由水邊拾階而上,走的是一條整體用青磚鋪砌的階梯碼頭,寬闊,平整,較一般村莊碼頭要考究得多。明眼人一望便知,這是座醫(yī)用碼頭,主要是方便外地前來就醫(yī)者的上下。當(dāng)然也會有鄰近的村民,來碼頭上汰洗衣物,淘米取水。有一點,但凡碰到急難病患需快速登岸,抑或有治愈出院者,前呼后擁著需要離岸而去,村民們均極自覺,主動避讓。

夏秋時節(jié),三奶奶會經(jīng)常在苦楝樹下吃麻紗。三奶奶坐在一張小板凳上,胸前圍著圍腰布。左手邊一只小水盆,水盆里是浸好的皮麻,養(yǎng)水而存。右手邊一只小篾扁子,用來放吃好的麻紗。麻紗堆放在小篾扁子內(nèi),一圈一圈,可謂是一絲不茍。

但見三奶奶從左手邊小水盆里捏起一根皮麻,放在胸前圍腰布上,用手指甲將皮麻劈成一縷一縷的絲,之后再用兩個手指將麻絲捻一捻,放到唇邊濕一濕,麻絲與麻絲之間便連成一線。三奶奶將麻絲放到嘴唇濕一濕,似有“吃”的意思。吃麻紗的叫法,由此而來。吃麻紗,講究的是劈絲要細,要勻,捻絲接頭要小,要緊,這樣才能保證無論多長的麻紗,皆一根到底,繞制成團,供織布之用。吃麻紗,在里下河鄉(xiāng)間極常見。

三奶奶吃麻紗,多半是在為大瓦屋的王先生他們做好中午飯之后,等他們吃了飯,還要幫著收拾收拾。這樣的間隙,浪費了蠻可惜的。三奶奶是個閑不住的人,就利用起來。有個詞兒叫“日積月累”,用在三奶奶吃麻紗上,貼切得很。別小看了三奶奶每天中午飯前后的這點時間,一夏下來,抑或一秋下來,三奶奶吃的麻紗蠻可觀的??梢阅玫饺思胰タ棽?,做夏布帳子,做夏布褂子,挺括,透氣。

三奶奶給大瓦屋的王先生他們做飯有好幾年了。

大瓦屋作為醫(yī)療衛(wèi)生點,總共也就三五個醫(yī)務(wù)人員,少時三個,多時也不超過五個。這幾個醫(yī)務(wù)人員中,除了王先生,其他人幾乎都走馬燈似的,來的來,走的走,在大瓦屋呆不長。

王先生好像在大瓦屋設(shè)點之初就來了。正正規(guī)規(guī)地叫,應(yīng)當(dāng)叫王先生一聲“王院長”。整個香河醫(yī)療點的醫(yī)療組織工作,公社衛(wèi)生院長來香河作過專門宣布,由王院長負責(zé)。香河醫(yī)療點,在公社衛(wèi)生院序列里,實行下屬醫(yī)院管理模式。

村民們不僅沒有叫“王院長”的,連叫“王醫(yī)生”的都沒有,而是叫“王先生”。王先生滿頭銀發(fā),富富態(tài)態(tài)的臉上架了副半框金絲眼鏡,生出一份儒雅來。在村民們眼睛里,稱得上“德高望重”四個字的,除了柳安然老先生,值得人敬重地叫一聲“先生”。再一個就是王醫(yī)生了。村民們都愿意叫他“王先生”。說到底,表達的還是一種敬重。

聽說,王先生是從蘇北人民醫(yī)院下放到香河來的。在蘇北人民醫(yī)院,王先生可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膬?nèi)科專家。什么樣的疑難雜癥,經(jīng)王先生診斷之后,多半能對癥醫(yī)治,得到很好康復(fù)。因此上,王先生醫(yī)務(wù)室內(nèi),掛了不少“妙手回春”、“華佗再世”、“救死扶傷”之類的錦旗。

王先生醫(yī)術(shù)好,醫(yī)德也好。他從不因為顧及自己臉面,而延誤病患的治療。診斷后能采取藥物治療的,決不住院治療。大瓦屋可供病人使用的病房,也不過十來間,確實也不能什么病患來了都住院治療。還有一點,村民們蠻佩服王先生的,因大瓦屋條件限制不能收留的病患,他一定會動員他們?nèi)ス缧l(wèi)生院,抑或縣人民醫(yī)院,甚至蘇北人民醫(yī)院,進行治療。他會親筆寫張便箋,給病患介紹他所信得過的醫(yī)生。不少病患因王先生的介紹治愈之后,還要再到大瓦屋來感謝一下。無論是雞蛋鴨蛋,還有雞鴨鵝之類,王先生如若實在推不掉,總會掏錢掏得超過市價,讓原本來感謝者紅著臉,不好意思地離開。

留下的答謝之物,到了三奶奶手上,自然會烹制成一道一道美餐,為幾個醫(yī)務(wù)人員一起共享。三奶奶為王先生他們做飯,逸逸當(dāng)當(dāng)。每天想吃什么,三奶奶都事先請教王先生,再去置辦。無非是到柳安然老先生豆腐坊上拾幾方豆腐、買斤把百頁,抑或到譚駝子家拎幾條魚,有時是鯽魚,有時是昂嗤、虎頭鯊,隔三差五到王老五肉案子上割斤把肉,也有時會從自家代銷店里挑幾斤雞蛋,諸如此類。剩下所需蔬菜,多半從自家小菜地上選取,因時令和蔬菜長勢而定。通常也就是青菜、韭菜、菠菜,茄子、架豇、扁豆,絲瓜、刀豆、大蒜,凡此等等。三奶奶總是自己動手,到小菜地上挑選。琴丫頭和李鴨子姑嫂倆三番兩次勸她,需要哪幾樣蔬菜,直接交給她們姑嫂,難道還不能采摘回來?多大的事情噢!三奶奶就是不放心,每天都親自往小菜地跑,也不嫌煩。

煩與不煩,不是三奶奶考慮的問題。三奶奶想的,是要對得起自己所拿的這份報酬。怎樣把王先生他們的飯菜做得新鮮可口,而且花錢要省,這才是她三奶奶考慮的。說起來,三奶奶每天做的都是家常菜,那些洋款菜她也不會。但她每天都會用心讓每一餐葷素搭配好,所選食材均新鮮衛(wèi)生,讓王先生他們吃得開心。只有王先生他們吃開心了,她三奶奶才會跟著開心,滿意而歸。翌日,又精神抖擻地投入到本職工作之中。

王先生對三奶奶倒也是敬重有嘉,沒有“嫂子”不開口。據(jù)說,三奶奶丈夫也姓王。這樣一來,王先生叫三奶奶一聲“嫂子”似無不妥。

只是三奶奶家丈夫,村子上見過的人不多。早年間就在部隊上干,是個響當(dāng)當(dāng)?shù)挠矟h子,打起仗來不要命地向前沖。幾次戰(zhàn)役沖下來,當(dāng)上了排長。當(dāng)上排長之后,部隊首長更器重了,“王排長,好樣的!好好干,前途無量?!?/p>

王排長倒是想好好干的,可老蔣的槍子兒不讓王排長好好干,才30出頭就光榮了。死信傳到香河,傳到三奶奶耳頭里,三奶奶一下子就暈死過去,醒過來也不相信是真的??薜盟廊セ顏?,整個一個淚人兒。村上上了年歲的都曉得,“三丫頭,苦呢。”

當(dāng)年的“三丫頭”,就是如今的三奶奶。三奶奶來到王家是在14歲上,她已經(jīng)出落得荷花似的,清清秀秀的,臉盤子好,身架子也好。叫一村小伙子眼饞。其時,她丈夫7歲。那時,自然沒人叫她三奶奶。一村人都曉得,她老子把她賣到王家當(dāng)童養(yǎng)媳的。

王家人,多半叫她“三丫頭”?!叭绢^,領(lǐng)細狗伙到村頭去玩?!逼牌胚@般吩咐。細狗伙,便是三奶奶的男人。細狗伙一天到晚鼻涕拉呼的,跟在自己媳婦屁股后頭跑,讓村子上一幫細猴子笑話:

細狗伙,

鼻涕虎,

門口兩條大黃狗;

細狗伙,

鼻涕蟲,

面前兩條大黃龍。

“大黃狗”也好,“大黃龍”也罷,均是笑細狗伙鼻子里的鼻涕黃黃的,長長的,丑煞人。這刻兒,細狗伙鼻子一吹氣,鼻孔里冒出兩個大氣泡泡,手電筒珠子似的,嘴里嗡聲嗡氣地喊著:“三丫頭,三丫頭,你跟我擤鼻子,下會子,給你一碗油炒飯!”

那年月,村民們家中大人、小孩難得有個飽肚子,哪里有什么油炒飯?三丫頭的父親,如若不是貪圖王家?guī)讚?dān)米,也不會讓她到王家來當(dāng)童養(yǎng)媳。

也就是王家住著大瓦屋,雇人種著幾十畝地,不過年,不過節(jié),照樣是想吃魚吃魚,想吃肉吃肉,日子過得滋潤。細狗伙,再怎么鼻涕蟲似的,那也是王家寶貝疙瘩,別說要碗油炒飯,要上天也會給他拿梯子。

三丫頭畢竟大了,曉得怕丑呢??邕M王家門之后,一碗油炒飯自然不再在她眼里。為此,還要被男人在旁人面前顯擺,小瞧自己,心中當(dāng)然不高興。于是,臉沉沉的,伸手給細狗伙擤鼻涕時,下手有意重了些,收手時兩個指頭又一擰,疼得細狗伙“哇哇”直叫,真成了個細狗子。

這種時候,三丫頭又會反過來哄細狗伙。要不然,細狗伙在婆婆面前一告狀,三丫頭輕者會挨頓罵。碰上婆婆煩心時,弄不好還得挨婆婆幾個巴掌。婆婆對三丫頭不好,說不上來什么原因。大戶人家的婆婆,有多少把童養(yǎng)媳當(dāng)人看的?

三丫頭哄自己男人最管用的一招,便是答應(yīng)細狗伙,晚上到王瞎子家聽說書、聽?wèi)蛭?。實在說來,跟一般的童養(yǎng)媳相比,三丫頭在王家的活兒并不算重。主要是幫著看管細狗伙,照應(yīng)其日常起居。有時細狗伙尿了,拉了,將臟衣服換下來洗洗,如此而已。

到王瞎子家聽說書、聽?wèi)蛭?,幾乎是村上青年男女的重要文化生活。那王瞎子,拖著一把舊二胡子,有說有唱,惹得大姑娘小伙子心里頭癢癢的。

廿歲大姐十歲郎,

夜夜睡覺抱上床;

說他是郎實太小,

說他是兒不太像。

風(fēng)吹荷葉沾半邊,

姐大郎小不對命;

等郎幾年花要謝,

活人睡在死人邊。

王瞎子每晚都這么唱,唱得14歲的黃花閨女開了心竅竅,通了靈性,不曾等到王家圓房,便成了一個婦人。

這種事,有了一回,順理成章就會有兩回、三回……事情敗了出來,三丫頭挨婆婆好一頓毒打,想讓她招出主兒來。三丫頭抹抹嘴邊的血,就是不開口。婆婆氣不過,剝光了她的衣裳,赤條條地拴在石磙子上,讓三丫頭丟人現(xiàn)眼。

婆婆在剝?nèi)绢^衣服時,并沒有什么異常發(fā)現(xiàn)。只有兩塊銅板,從三丫頭衣袋里抖落出來,隨著“當(dāng)啷”“當(dāng)啷”兩聲,蹦在石磙子上,響聲極刺耳,如鋼針穿心。三丫頭,心在滴血。

塵世間,生命力的偉大,著實讓人贊嘆。在屈辱里活著的三丫頭,肚子里的小生命,在經(jīng)歷了年輕母親十月懷胎之痛,世事炎涼之寒,之后,第二年秋天,頑強降生在了王家的柴房里。婆婆一望,見是個兒子,便丟掉了將三丫頭掃地出門的想法。當(dāng)年春節(jié),王家便給16歲的童養(yǎng)媳和9歲的細狗伙圓了房。

王家一下子走了兩個人,這在香河是誰也沒想到的。

別看細狗伙八九歲上還是個鼻涕蟲,在村子上,總是拽了三丫頭的衣角,從不敢獨自往東往西,膽小得很。一家子都沒想到,細狗伙長到十七八歲,竟敢瞞著一家大小,一聲不吭,投奔去了部隊。

王家火燒房梁。一家人再急成熱鍋上的螞蟻有何用?兵荒馬亂的,在家里頭,安安穩(wěn)穩(wěn)的,多好!你細狗伙胎毛還不曾干呢,鬧什么革命?真是不知天多高、地多厚。三丫頭的婆婆哭天喊地,細狗伙哪里聽得到一句噢!

三丫頭知道,公公在外做生意失事之后,連個尸首都沒有弄得回家,婆婆和細狗伙,孤兒寡母的,支撐著大瓦屋一大攤子家業(yè),也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到細狗伙長大成人,王家又有了頂梁柱??蛇@根頂梁柱,竟然把柱子從家里抽走,拋家棄子,闖自己的天下去了。這叫他母親怎么能接受呢?

這些年,細狗伙和三丫頭的日子過得還算平靜,一如幽幽的香河水,并不見什么波瀾。三丫頭自己也沒想到,她丈夫這些年的相安無事,其實是醞釀著改變自己命運的大舉動。

他倒不是個小肚雞腸的人,從未開口問過兒子父親是誰。雖說他和三丫頭母子聚少離多,整日里在外忙生意。但只要在家,也會查點查點兒子在柳安然私塾館里的表現(xiàn)。偶爾也會從外面給小家伙帶點“想頭”,多半是包有糖果紙的硬糖、軟糖。小家伙見著“想頭”,會喜歡得雀兒似的,雀躍好幾天。

那時村上的孩子,能吃到換糖擔(dān)子上土制“泥膏糖”,就快活得上兒天。想要吃到帶糖紙的糖果,想也甭想。那是城里正規(guī)百貨店里才有賣的,對于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親,有的一輩子都沒進過城,其他根本就無從談起。

丈夫?qū)ψ约簝鹤拥暮?,三丫頭心里有數(shù)得很。那是有限度的。她清楚地記得,丈夫不曾懂事的時候,有時夜里面還拱到她懷里,跟懷里的嬰兒搶懷呢!長大成人后,卻再也沒跟自己真正親近過。為此,三丫頭沒少挨婆婆嘮叨,說不出嘴的意思是,當(dāng)年開懷那么早,這些年怎么就沒一點動靜?

三丫頭當(dāng)然不能告以實情。丈夫接上公公的生意之后,在外日子總比在家多。即便在家,也還總是忙。畢竟還有幾十畝地,在雇農(nóng)手上種著,也需要過問。

兒子現(xiàn)在還小,三丫頭的心事,幾乎全用在了自己兒子身上。她只想把兒子撫養(yǎng)成人,別無他想。偶或,在夜深人靜之時,望著熟睡著的兒子,她也會摩挲著兩塊銅板,想起那人。

還真是禍不單行。三丫頭八九歲的兒子,在丈夫投奔部隊后時間不長,就患上莫明其妙的怪病。高燒不止,胡話連篇。

三丫頭整天抱著,像抱個火爐子,滾燙。想盡了辦法,小家伙病情不見好轉(zhuǎn)。高燒不退。連米湯,都喂不進半勺。

邪門的是,小家伙迷迷糊糊之中,直嚷著要去部隊上找他父親。村里上了年歲的都說,怕是中了不好的東西,要改作改作才好。

于是,三丫頭的婆婆,派家中短工,從縣城上方寺請來了幾位僧人,為小家伙念了一堂經(jīng)。破費是破費了不少,并沒能把小孫子從迷魂中解救過來。

活蹦亂跳的小家伙,前后個把月時間,便夭折了。老天無眼,剜走了年輕母親的心頭肉,拔掉了三丫頭的命根子。這個世上,她再無念想,不想活了。

為了這個兒子,三丫頭挨了多少人戳脊梁骨,在王家受了多少屈辱、多少冷眼,其間的辛酸,心里的苦楚,個中的滋味,又有誰能體會?“你個討債鬼呀,來世上就是讓你媽媽現(xiàn)世報么?乖乖,你家來,你家來喲——”

龍巷上,三丫頭披頭散發(fā),非人,非鬼??藓恐?,撕心裂肺,甘腸寸斷。她的心,在火爐子上煎,在滾水鍋里熬,生不如死。

細狗伙主動回到大瓦屋,是在部隊上干了年把之后的事。

他沒想到,自己這一走,家里的變故如此之大。兒子夭折,女人半瘋。聽母親講,這一年多時間,三丫頭幾乎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就是圍著大瓦屋轉(zhuǎn),沿著龍巷跑,口中不停地喊叫著:乖乖,你家來,你家來喲——活脫脫的,又一個“祥林嫂”。

在細狗伙的記憶里,三丫頭早就心有所屬。每天夜間,以為將他哄睡著了之后,總是不由自主地摩挲著命根子似的兩塊銅板,心早飛出了房間。

即便自己長大成人,已經(jīng)懂事,三丫頭也總還是把自己看作孩子。在三丫頭心里,自己根本就不是她男人。他和三丫頭,說起來有一個“兒子”。三丫頭從沒把自己看作孩子的父親。因為吃懼母親的管教,三丫頭看似斷絕了與那人的來往。然,她的心一直沒能收回來?!皟鹤印?,便是那人的影子。“兒子”,成了他和三丫頭之間的一堵墻。這也讓血氣方剛的他,心里堵得慌。一次偶然的生意過程中,結(jié)識了一個稱做“四爺”的人,鼓勵他投奔部隊,讓他心頭一亮,沒半點猶豫,跟著“四爺”走了。

現(xiàn)在,他和三丫頭之間的“墻”已被老天爺拆除。村上老輩人告訴他,三丫頭得了“失心瘋”。心病還需心藥醫(yī)。她的病,因兒子突然夭折而起,只要能讓她再抱上孩子,病十有八九能好。

村上老人的勸告,觸到了細狗伙母親的又一心病,她一直想要個真正王家的孫子!于是乎,給細狗伙丟下狠話,如若不讓三丫頭懷上,他甭想再離家半步。讓他趁早丟掉再回部隊的幻想。

細狗伙,一條嶄新的人生之路剛剛在自己面前鋪展開來,有著無限的美好在等著自己。他斷不能輕易放棄。然,母命難違。再想想,自己畢竟是三丫頭帶大成人的。眼下,三丫頭只剩半條命了,總不能見死不救!

命運的輪回,誰也說不清楚。一直以來,都是三丫頭服侍細狗伙的。這下子,輪到細狗伙反過來照料三丫頭。

悉心照料,加藥物治療,讓三丫頭的身體一天好似一天。果不其然,第二年春,當(dāng)大瓦屋門前那株苦楝樹,紫花滿枝的時候,細狗伙當(dāng)上了名副其實的父親,三丫頭也奇跡般的恢復(fù)了正常。

頂頂開心的,要數(shù)三丫頭的婆婆。她整天抱著寶貝孫子,笑得合不攏嘴。一天當(dāng)中,除了喂奶,其他時候,一應(yīng)事務(wù),均由婆婆自己親歷親為。別人看護,婆婆哪里放心呢,王家終于有了個命根子!

三丫頭,鮮鮮亮亮的出現(xiàn)在村民眼前,換了個人似的。村上人都在說,細狗伙,到底是部隊上的人,跟以前做生意的時候不一樣,不簡單,真正不簡單。

有一陣子,部隊到了興化城。細狗伙回來得更勤,甚至有些戀家。戀家的結(jié)果,很快就體現(xiàn)出來:這兩三年當(dāng)中,三丫頭又有了一兒一女,成了三個孩子的母親。

三丫頭自然不會拖自家男人的后腿。她曉得,革命光榮!這道理,也是王排長告訴她的。當(dāng)她抱著,攙著,領(lǐng)著三個孩子,送自家男人上路時,竟然異常平靜了。這些年,就這樣來來往往的,不也過來了?

三丫頭好像自己男人不是去打仗,只是出趟遠門,過一陣子總是會回的。這個樣子過去了五六年。三丫頭自已也記不清,在門口苦楝樹下,那水樁碼頭上,送過幾回,接過幾回。日子伴著香河水,緩緩而逝。

終于有一天,三丫頭沒能從門口苦楝樹下接回自家男人。送到她手上的,是她男人穿過的幾件舊軍衣,還有一只舊軍用水壺。水壺上有了個槍眼子,已經(jīng)不能再裝水。公家來的人告訴三丫頭,王排長在戰(zhàn)場上很英勇,部隊上為有這樣的同志感到驕傲!請家屬們放心,烈士的血海深仇一定要報。三丫頭越聽越不對勁兒,最后“哇”的一聲,跪倒在苦楝樹下的水樁碼頭上,不省人事。

不知什么時候,村民嘴里的“三丫頭”,變成“三奶奶”矣。

三奶奶家在香河開著班代銷店,但她平時并不在代銷店里。她被醫(yī)療衛(wèi)生點上的王先生請到大瓦屋,為他們幾個醫(yī)務(wù)人員做飯。鄉(xiāng)里農(nóng)忙的時節(jié),三奶奶還忙里偷閑,替村民家照看照看小寶寶。三奶奶常常一邊吃麻紗,一邊蹬搖籃,哼著小曲子——

風(fēng)來啰,

雨來啰,

麻虎子要來啰,

寶寶覺覺啰……

鄉(xiāng)里小孩子,還真怕“麻虎子”,一提及,立馬規(guī)矩了許多。三奶奶哼唱到的“麻虎子”,歷史上還真有其人。名叫麻叔謀,隋朝官吏,曾負責(zé)督造大運河。麻叔謀有一非常特別的喜好:好吃人,特別好吃小孩子。能不怕人么?

三奶奶哼著,搖著,小寶寶睡著之后,她反倒不再吃麻紗了。望著龍窩下面潺潺流逝的香河,直愣神兒,目光幽幽的。

香河一帶,重男輕女現(xiàn)象還是蠻嚴(yán)重的。村民們信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很是看中傳宗接代之事。三奶奶雖說身邊有兩個兒子,她似乎并不怎么看重。就拿老二——二侉子來說,結(jié)婚多年,也不見兒媳婦李鴨子開懷。在其他人家,做婆婆的早就擺臉色給兒子媳婦看了。三奶奶提都沒提過。這讓李鴨子心里頭蠻感激的,愿意在家里其他事情上,多盡點心,對婆婆也多孝順一些。

再說老三阿根伙,后來當(dāng)上隊長,成了“芝麻粉”一樣的官,在三奶奶看來,純粹意外。祥大少不死,哪輪到她家老三當(dāng)隊長?老三原本就不怎么爭氣,三奶奶也就嘴上說道說道,并不真拿他怎么樣難看。阿根伙后來在村民中間也人五人六的,神氣起來,三奶奶也并不怎兒為老三高興。

相反,對最小的姑娘——琴丫頭,倒是上心得很。上學(xué)讀書不比兩個哥哥少,這在農(nóng)村就不多見。村民們多半認為,女生外相,遲早是要嫁到別人家去的。上學(xué)讀書再多,也是人家的人,指望不上。那還不如讓姑娘家早點下地,為家里多掙工分。

三奶奶不這樣想。琴丫頭出了學(xué)校門,三奶奶還舍不得讓琴丫頭變成一個“死種田”的,想法子讓寶貝女兒學(xué)了門縫紉手藝。在香河一群姑娘當(dāng)中,一下子就到了篩子頂上。說句實在話,將來找婆家,也比其他姑娘要好找一些。

三奶奶想方設(shè)法,為琴丫頭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能讓她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嫁出去,將來夫妻恩愛,生活得和和美美。

然,事與愿違。琴丫頭與柳春雨那樣子相愛了一場,并沒能修成正果。最后,琴丫頭萬般無奈嫁給了強暴自己的陸根水。這,無疑是當(dāng)頭給了三奶奶重重一棒!這一棒太重,粉碎了三奶奶為自己寶貝女兒搭建的水晶宮。自己一直深藏心底的愿望,無法在女兒身上實現(xiàn),三奶奶便徹底挎了。

琴丫頭的被強奸,真的要了三奶奶的命。她住進大瓦屋沒有個把月時間,便離開了人世。

享有專家美譽的王先生,恨不得使出渾身解數(shù),也沒能挽救三奶奶的生命。這一回,王先生有些反常,他沒同意將三奶奶轉(zhuǎn)院,而是一直堅持留在大瓦屋,自己親自診治。

二侉子、阿根伙和琴丫頭,并沒因為老母親的去世而責(zé)怪王先生。王先生為救治老母親所做的一切,他們幾個子女都看在眼里,很是感激。他們心里明白,王先生連續(xù)幾天幾夜都沒合過眼,已經(jīng)竭盡全力。只有最后那一幕,讓人見了異常心酸。

王先生在幫忙將三奶奶遺體移離病床時,從她手里掉下兩塊銅板來,“當(dāng)啷——”“當(dāng)啷——”在地面上轉(zhuǎn)動著,雪亮雪亮的,極刺眼。王先生立馬彎下頗沉重的身體,盡力想撿起,結(jié)果一個失重,整個人栽倒在三奶奶床下,再也沒能醒來。

【作者簡介:劉仁前,筆名劉香河,江蘇興化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泰州學(xué)院客座教授。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一級。迄今為止,在《人民文學(xué)》《中國作家》《大家》《天涯》《鐘山》等發(fā)表作品400余萬字。曾獲全國青年文學(xué)獎、施耐庵文學(xué)獎、汪曾祺文學(xué)獎、中國當(dāng)代小說獎、紫金山文學(xué)獎等。著有長篇小說《香河三部曲》,小說集《謊媒》《香河紀(jì)事》《香河四重奏》,散文集《楚水風(fēng)物》《生命的年輪》《五湖八蕩》等多部,主編《里下河文學(xué)流派作家叢書》多卷。長篇小說《香河》2017年6月被改編成同名電影搬上熒幕,獲得多個國際獎項。2023年9月,《香河三部曲》英文版、中文繁體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