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子規(guī)啼血為哪般(南翔)

http://www.taihexuan.com 2013年02月20日10:00 來源:天津日報 南 翔

  我身在大學, 無論校內校外、講座閑談、旅途會議……似乎總避免不開子女教育的話題,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成人工作,或許能夠走出教師的視線,卻永遠走不出父母的關愛與擔慮。況且,現在強調終身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師,一直就有繼續(xù)教育的硬性指標。那次,我隨一個繼續(xù)教育考察團,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分別拜訪澳大利亞的國立巴拉瑞特大學與新西蘭的Unitec大學,想了解的也是相關繼續(xù)教育或終身教育的情況。

  從“文革”期間的“讀書無用論”,到晚近二三十年的學而優(yōu)則仕、學而優(yōu)則商、學而優(yōu)則CEO……社會情境似乎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歐美、澳新等國,到處見到大大小小的中國留學生,也見出重視教育尤其是知識與技能教育,其實是中國一以貫之的傳統(tǒng)。即便“文革”,斯文掃地、教師職業(yè)臭不可聞,一些有預見性的知識人,依然頑強地希望知道外部世界的文明信息。堅韌如楊小凱(早幾年去世,生前為澳大利亞莫那什大學經濟學終身教授),其高中數學、大學經濟學等,竟是在“文革”時監(jiān)牢里完成的。

  記得有一次在海外參加一個教育活動,住在朋友家里,他的兒子已經上中學,在國內,父母都覺得兒女的課業(yè)重,一旦上學就失去了歡樂的童年,而移民到國外,與嚴峻的國內學業(yè)相比,上課簡直跟玩兒一樣,早上上課晚,下午早早就放學了。兒子一邊啃著炸薯條一邊看電視,母親無奈道:“杰瑞,是不是可以去看看功課?”這是一個很經典的畫面:國內怕嚴酷,國外怕稀松。真希望兩下折中才好。雖然彼邦遠沒有我們那么多從小學到中學的奧數冠亞軍,但是為何拿諾貝爾科學獎以及數學菲爾茨獎等,基本上都是“西人”的獨霸天下?這里面,當然也包括先后移民總之是在他們教育體系下長大的亞裔。一個德國人甚至這樣驕傲地說,盡管你們讀書比我們早,書包比我們重(還可以加一句:你們的近視眼比我們多而且深),但是,你們照樣要買我們的高科技產品。

  這簡直是一個悖論,除了極其少數的天才,絕大多數人的業(yè)績與成就應該說都是后天努力的結果,為何華裔以及整個亞裔都重視教育,大人孩子枕戈待旦,囊蟲映雪,日夜疾走,辛苦以赴,催逼得教師也早生華發(fā),但是到頭來,我們日夜縈懷的核心技術及高科技,大都落入“西人”囊中?在看得到的若干年內,我們想徹底擺脫世界工廠的角色,想拒絕給“西人”交更多的專利費,順利地從“中國制造”華麗轉身為“中國創(chuàng)造”,歸總一個字:難。

  國內的基礎教育有其日漸更新的一面,可圈可點之處不少,但是一味地趕考,如同一味地GDP政績強調,搞得上下左右高度緊張,競爭從幼兒園開始,全國各地的家長皆為所謂“學位房”傾盡財力,自己困頓不堪,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也大大不利。這與父母對子女的高期望值不無關系,也跟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重面子而不重幸福感,不無關系。在歐美人看來,子女選擇什么樣的職業(yè),甚至念不念大學、讀不讀研,是他自己的事情,相關志趣愛好,而無關幸福;國人不是這樣,學歷相關職業(yè)、收入,等等,而財富的多寡,似乎完全就是幸福的同義詞。

  還有一點,當下教育的問題或難處是,太過順境的學生,難以經受挫折、缺乏奮進的動力;家庭條件太差的學生,自信心明顯不足,而且,需要更多時間去做勤工儉學,等等,影響學習乃至身心健康。適當的苦難挫折教育是必須的,那是生命的鈣質。當我們看到在城市尤其是經濟發(fā)達城市的學生,讀高中了還是家務的袖手旁觀者、每天回家就是上網,或者著迷于卡通動漫,不愿甚至拒絕與外界交流,難免不深感憂慮。

  一個老同學談到他的兒子讀大學而中途輟學,在家無所事事,也拒絕和父母溝通,眼里流露出無奈與失敗,他說,就是兒子小時候,給了他太多的順利、嬌寵,使得他以為事事唾手可得……

  我想起這個老同學在過去的滄桑歲月,背負著家庭出身和經濟困窘的雙重負擔,勉力前行,待得自己養(yǎng)兒育女,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之后,子歸啼血一般望子成龍,唯恐兒女受到丁點委屈,如今是不是會深嘆:我播的是龍種,為何收獲的是跳蚤?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