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秋白詩歌中的赤誠信仰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長汀羅漢嶺刑場,一位氣質儒雅的中年人從容不迫地在草地上盤膝而坐,直面劊子手的槍口英勇就義,時年僅36歲。
2024-08-29
-
龔自珍:劍氣簫心一例消
龔自珍(1792—1841)是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他的很多文章、詩歌,既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延續(xù)著北京城歷史文脈;既繼承前人學風,又創(chuàng)造新的詩風文風。
2024-08-29
-
亦莊亦諧梁遇春
梁遇春在這個世界上只匆匆生活了二十六個春秋就被猩紅熱奪走生命,留下散文三十余篇,此外尚有一批譯作,因甚耐品讀而蜚聲文壇。
2024-08-28
-
《綠土》:在文學史深處打撈
已經記不起從哪年開始了,我養(yǎng)成了一個閱讀習慣,每隔兩個月,都會等待一種刊物的到來。
2024-08-28
-
難忘一襲殘荷香——追憶汪曾祺先生一段往事
去年重訪揚州,專程去了一趟高郵。
2024-08-27
-
文學家淘書之樂
對愛買舊書的人來說,總免不了跑舊書店。
2024-08-27
-
馬識途:高山仰止,追尋“不老松”
為馬識途先生撰寫年譜,至今已有6年。
2024-08-26
-
滄海月明 自珍自憐:我從孫犁先生處得到的教益
干凈,簡潔,素雅,這是孫犁(1913—2002年)先生的風格。
2024-08-26
-
解志熙:語重心長的叮囑——黃修己先生的治史經驗之啟示
很久不見黃修己先生了,心里很是惦念。
2024-08-23
-
新見周作人江南水師學堂期間的文獻考釋
周作人的佚文,雖經陳子善、張鐵榮、鄢琨諸前輩大力搜求,已編成煌煌數巨冊。
2024-08-23
-
楊際嵐:推開這扇窗——寫在《臺港文學選刊》創(chuàng)辦40周年之際
瞭望臺港社會的文學窗口 《臺港文學選刊》創(chuàng)辦于1984年9月。
2024-08-23
-
關仁山:青春作伴,文學還鄉(xiāng)——參加全國青創(chuàng)會的回憶
文學是青春的證人,凝固成永恒的記憶。
2024-08-23
-
吳思敬:不到黃河心不甘——“狂飆詩人”柯仲平的啟示
左邊一條山,/右邊一條山,/一條川在兩條山間轉;/川水喊著要到黃河去,/這里碰壁轉一轉,/那里碰壁彎一彎;/它的方向永不改,/不到黃河心不甘。
2024-08-22
-
巴金藏書捐贈去向考證
巴金是藏書大家,車庫、儲藏室、閣樓、書房、樓道、陽臺、廁所……寓所內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擺著書,買書藏書成了巴金除創(chuàng)作之外最重要的事,晚年時他致力于將自己的藏書“化私為公”。
2024-08-22
-
沈祖棻詠茶
最近我收到一套新版《沈祖棻全集》,其中《子苾日記》依手稿錄入,為首次整理出版,遂翻閱一過。
2024-08-22
-
我所認識的沈鵬先生
我和沈鵬先生交往不多。
2024-08-22
-
從藏書樓到圖書館
清朝末期,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振興教育開通民智思想的影響下,北京率先興辦近代圖書館,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正式建立了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后改稱北京大學圖書館)。
2024-08-22
-
劉師培與近代中國小說觀念的演進
小說觀念在近代中國的轉變是促成清末以來小說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重要背景。
2024-08-22
-
柳青《在曠野里》的文學史意義
2024年1月,雪藏了70余年的柳青長篇小說佚作《在曠野里》在《人民文學》雜志第1期發(fā)表。
2024-08-21
-
陳漱渝:《語絲》六題
一份周刊,創(chuàng)刊至今整整一個世紀,??查L達九十四年,但仍活在讀者的記憶中。
2024-08-21